近日,记者走进鲁蕊香油脂生产车间看到,传统的生产场景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。而当记者踏入位于新型工业园区食品产业区新的生产车间时,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映入眼帘:先进设备整齐排列,尽管尚未开工,但有序的布局和崭新的器械,已让人切实感受到其蕴含的巨大能量。
鲁蕊香油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厂长、技术总监郎庆忠激动地告诉记者,占地52000平方米的新厂址,是鲁蕊香发展的新起点。厂房有5个建筑单体,分别是原料库、压榨车间、精炼车间、成品罐装车间、中试车间,还有独立化实验室、亚麻籽博物馆等。目前,已完成亚麻籽精选、色选、脱壳、亚麻籽蛋白粉全套生产、料油炒制、精炼全套设备的安装。新厂于2023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,预计今年6月份建成投产。
“公司的设备都是找国内最资深的设计公司,许多关键控制点,都引进了国外和国内最先进的标准,按欧盟的食品安全标准去做。预生产量是120吨,相比原来的传统技艺,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操作,运行后完全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。”郎庆忠说。
鲁蕊香油脂中试生产车间负责人孙伟告诉记者,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,未来将在亚麻籽行业探索出一条新路,同时也为大众的健康保驾护航。目前,鲁蕊香主营胡麻油、菜籽油、葵花油、大豆油、冷榨亚麻籽油及调和油6大系列,涵盖60多种单品,全方位满足民众“少吃油、吃好油”的健康消费需求。
“我们企业在园区建设运营,除了产业升级,拥有更大的产能之外,在技术创新上也做了大量的投入。从去年开始,我们和江南大学合作,在亚麻籽脱皮工艺上,除了传统成套设备,我们还自主研发了一些设备,现在的亚麻籽脱皮设备、脱皮技术,我们已经突破了这个瓶颈。在亚麻籽蛋白粉这块,我们企业投入了大量的时间、精力和费用,已经研发成功脱皮亚麻籽蛋白粉。在北方,乃至全国的亚麻籽行业里,我们处于相对领先的位置。未来我们会在亚麻籽传统生产渠道中,走出自己的一条路,从传统的简单粗犷、利润非常低的产业,逐步向技术化、创新化和高附加值方向努力,逐渐把我们的初级农产品变成社会大众需要的精细化商品。”孙伟介绍道。
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传统胡麻油压榨技艺”的传承单位,鲁蕊香的转型发展始终与政策扶持同频共振。
“从用地审批到取证,仅仅用了45天!”鲁蕊香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外联副总经理吕东激动地说,“土右旗创新推出的‘非遗+产业’扶持政策包,真可谓是雪中送炭。工业用地弹性出让为企业节省了200万元的成本;金融机构专项贷款助力公司建成自治区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。政企双方齐心协力,不仅让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重焕生机,更为企业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。”
吕东表示,为进一步提升生产效能,公司在保留木梁压榨核心工艺的基础上,投入3000万元引进了德国克虏伯精炼设备,全力建设西北首条冷榨亚麻籽油智能生产线,有力推动非遗技艺实现标准化、规模化生产,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全新的夺目光彩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,不断提升产品品质,拓展市场份额,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食用油产品。同时,我们也会进一步强化与农户的合作,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,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。”吕东说。
近年来,鲁蕊香通过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带动周边形成了20万亩黄金种植带,同时带动1500余户农民增收,每户平均增收8000元。
村民黄瑞强高兴地告诉记者:“我来鲁蕊香上班已经五年了,家里还种的点地,厂里面干活儿也能补贴家用,地里也能有一份收入。厂里面还给我们交的社保、五险一金,还给我们管食宿,每天上班还有通勤车接送,挺好的,感觉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啦!”
在“一滴油、一份责任、一碗安心”的企业使命指引下,鲁蕊香正以数字化转型重塑非遗传承路径。生产总监郎庆忠透露,企业将构建“三位一体”发展蓝图:三年内完成非遗技艺数字化保护系统建设,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传统工艺数据化存证;投资2000万元升级质量管控体系,确保全系产品达到欧盟食品安全标准;深化“企业+合作社 +农户” 模式,建立种植、加工、销售全链条数字化管理平台,将非遗技艺转化为可量化的“数字资产”,构建起“传统技艺保护-产业质量升级-农户增收致富”的良性循环,为乡村振兴和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上一篇:
草莓工厂即将完工!土右旗新添逛吃逛吃打卡地~
下一篇:
以“食”为媒 打造生命健康产业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