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 []
中国包头
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人民政府
萨拉齐镇:朱尔圪岱村变身文旅“热地”,华丽“出圈”。
2025年02月26日 09:17    来源: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人民政府   作者:投资土右    点击:          【字体:

近日,走进朱尔圪岱村的百果园育苗科研基地,记者看到,1100亩的广袤土地上,80栋现代化大棚鳞次栉比,与700 亩连片土地相互映衬,勾勒出别具一格的田园画卷。大棚内,22个品种的水果生机蓬勃,大棚外,18个单体冷库错落分布,恰似银色明珠镶嵌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。这里曾是平平无奇的农田,如今已华丽转身,成为集种植、观光、研学、民俗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地,吸引着八方来客,成为乡村发展新典范。

百果园负责人王小康感慨道:“咱这百果园基地,说是个‘农业魔法世界’一点不为过。在这里我们不仅专注于农业科研,致力于培育高品质的果树品种,还为广大游客打开了一扇了解农业、亲近自然的窗口,让大家亲身感受农业的魅力与乐趣。”

春节过后,大棚内的草莓逐渐成熟。一颗颗草莓从层层叠叠的叶片间探出脑袋,鲜红欲滴,恰似被精心雕琢过的红宝石,在柔和的光线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,将整个大棚装点得明艳动人。前来体验采摘的游客赵璐,满脸笑意,幸福与满足之情溢于言表。

“听朋友说百果园的草莓熟了,今天和朋友过来看一看。一进来就被这整齐划一的环境吸引住了,真的太震撼了。平常我们买到的草莓都是盒装的,在这里能亲手摘,是一种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,给忙碌的生活添了一丝惬意。而且这里的草莓口感特别好,味道香甜,汁水也很充足。”游客赵璐说。

这些大棚里,除了有草莓,百香果、无花果、柑橘、甘蔗等原本只在南方生长的“娇客”,如今也在这里落地生根、茁壮成长。这些南方的特色水果,不仅为村庄带来了别样的活力,更为村民们铺就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道路。

正在大棚里干活的杨爱爱难掩激动:“在百果园里干活,我们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,还不耽误照顾家里,相当于有了双向收入。这活儿真不错,感谢能有这样的机会。”

“南果北种”项目是朱尔圪岱村实施的一大亮点工程。它成功打破了传统种植的地域限制,让南方的水果在北方的土地上开花结果。

王小康表示:“咱这‘南果北种’可不是为图新鲜,是要让地里长出‘金疙瘩’,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!通过发展特色种植产业,我们不仅丰富了农产品的种类,还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,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!”

近年来,朱尔圪岱村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,在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上持续深耕。除百果园外,桐乐川露营地、知青馆等项目也已建成运营,初步构建起了农文旅融合发展框架。

萨拉齐镇副镇长屈姝介绍道:“我们以‘一轴引领、七园共创’为总体纲领,全力构建全方位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格局。整合各类资源,精心打造极具吸引力的产业项目,立志将朱尔圪岱村打造成闻名遐迩的旅游名片。”

朱尔圪岱村以旅游为纽带,推动文创娱乐、花木观光、休闲露营等多元业态深度融合,奏响了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激昂乐章。

屈姝表示:“朱尔圪岱村将借助‘农文旅融合’模式与冰雪经济,成功摆脱资源束缚和产业单一困境,实现了‘标杆站稳、辐射带动、全域发展’的目标。朱尔圪岱农文旅产业园的兴起,有力推动了本地经济增长,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,提升了乡镇知名度与影响力。后续,萨拉齐镇将持续加大扶持力度,完善配套设施,优化服务质量,吸引更多游客与投资,让产业园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乡亲,为乡村振兴全力贡献力量。”

从曾经资源受限的普通村落,到如今的文旅“热地”,朱尔圪岱村的华丽蜕变,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,也是 “农文旅融合” 发展模式的成功范例。随着各项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,朱尔圪岱村正以其独特的魅力,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。

上一篇: 土默特右旗:政企“直通车”驱动经济发展新引擎
下一篇: 优化营商环境!土右旗车管所高效服务“圈粉”!